一、 团队介绍

   团队负责人周亚峰现任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学术型博导,专业型博导,临床型博导)。作为专家委员会成员参与制订多项有关高血压等疾病的中国指南或中国专家共识,现担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全国委员,江苏省医学会高血压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高血压分会委员,中日医学科技交流协会心血管分会委员,高血压达标中心认证专家委员会委员、核心专家。在高血压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中具有丰富经验;截止2020年底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 6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 50 余篇,参编专著 3 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2 项。

   在高血压病的发病分子机制研究领域,团队主要成员现主持各级项目二十余项,包括国家自然基金、苏州市“临床医学专家团队”引进项目、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卫生人才计划等,总经费超1000万。研究团队熟练掌握细胞模型和高血压动物模型的建立,具备进一步研究高血压病及相关心血管病的基础。在达格列净对猪中高血压、高脂血症诱导的HFpEF的治疗、达格列净预防HFpEF模型猪高血压的机制研究中利用高血压模型动物作出了创新性的成果。

   在高血压病的遗传背景和流行病学研究方向上,团队成员目前已在独墅湖医院常规开设高血压日间病房,在区域内率先开展专门针对高血压药物敏感性的相关基因检测,主要基因检测靶点包括:ARB类药物作用靶点敏感性相关基因;ARB类药物代谢相关基因;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作用靶点敏感性相关基因;ACEI类药物个体化用药;CCB及利尿剂的敏感性相关基因等,目前已发表多篇相关研究论文并且为为临床精准用药提供了大量基础数据。


   二、机构介绍
   苏州大学高血压研究是一所集流行病学、临床、发病机制研究和社区防治为一体的专业机构。
   本研究所目前已常规开设高血压日间病房,在区域内率先开展专门针对高血压药物敏感性的相关基因检测。同时,本研究所通过与血液和血管疾病诊疗药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合作,建立了针对心血管疾病的重组多肽/蛋白质表达技术平台、药物筛选和分子优化技术平台,为精准治疗药物的高通量、高内涵筛选建立了一定的技术条件。在心血管疾病的检测监测领域,本研究所与苏州大学能源学院开展医工合作,前期已利用热响应形状记忆聚合物制备了一种可以收集生物机械能和探测生物运动信号的摩擦纳米发电机。通过结合形状记忆材料的独特性能和离子导电液体电极的可流动性采集机械信号,这为未来开发新型可穿戴柔性传感器建立了技术基础。
   苏州大学高血压研究所实现了心血管内科与研究所的“所科合一”。目前,本研究所的研究重点为高血压相关基因、流行病学研究、血管功能检测、继发性高血压筛查、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的早期检测以及难治性高血压治疗等。本研究所将发挥苏州大学各个附属医院丰富的病例、临床专家队伍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等资源优势,整合、共享苏州大学等多家院所的优势资源,努力建成国家级、国际化的高端研究平台。

   三、未来工作计划
   1. 建立高血压及相关心血管疾病精准治疗药物的高通量、高内涵筛选平台,开展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病、血管栓塞性疾病等)的新药筛选;与国内顶尖中心合作开展新型心血管药物的临床试验和相关研究。
   2. 系统评估在临床精准用药的实施框架下,高血压药物基因检测项目对于区域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药物经济学等方面的获益数据;评估个位点基因型与不同指标的相关性,发掘与中国人群高血压药物疗效、不良反应、终点事件风险等具有显著相关性的候选基因位点及指标信息,进一步完善区域高血压精准用药方案。
   3. 提升区域高血压患者医疗水平,引导医疗资源下沉,促进区域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
   4. 计划与生物医药企业联合推动可穿戴设备的研究转化,与临床信息相结合,帮助发现隐匿性高血压、实现夜间睡眠监测与被动血压监测;同时,基于多学科共识组成的心血管疾病立体式筛查,加快研究人员和系统构架师的研发,将进一步开展无创式心率、体温、压力、睡眠、血糖监测,有助于发现多项监测指标间的相关性,一方面建立基于人群的大样本数据库,另一方面提供例如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等疾病的院内和远程监测,为疾病干预提供数据基础;并将这些数据将结构式嵌入电子病历系统,形成完整的数据随访闭环,为高血压患者制定个体化健康档案。


   四、最新动态
   2021年1月12日,苏州大学高血压研究所正式成立,由周亚峰担任研究所所长,吕海涛、周祥、江淼担任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