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支气管镜+快速现场评估+经腔道冷冻消融”三管齐下,一站式破解肺部肿瘤难题
来源:王兰 发布时间:2025-10-24 14:55:00 浏览次数:62

近日,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首次将机器人支气管镜精准导航、快速现场评估(ROSE)与经支气管冷冻消融深度融合,为肺部肿瘤患者打造“精准定位-即时诊断-微创治疗”的一站式诊疗方案。此方案旨在破解外周肺部肿瘤定位难、诊断慢、治疗创伤大的临床困境,帮助科室在肺部肿瘤微创介入领域迈入高效精准诊疗的全新阶段。

协同联动,破解肺部诊疗“三大难题”

患者确诊肺癌晚期5年有余,为右上肺尖段纵隔旁不规则型病灶。治疗前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左侧颈深部、颌下、左锁骨上下区、上纵隔气管食管旁、气管间隙、主动脉弓旁、腔静脉前、气管隆突前、隆突下、两肺门多发淋巴结肿大,全身骨骼广泛多发骨质破坏灶,左侧肾上腺转移结节及盆腔左侧转移结节。患者经过靶向、化疗、免疫及抗血管生成等多线治疗,病情控制良好,病情评估为疾病稳定(SD)。为进一步提升免疫治疗效果,增加局部控制率,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蒋军红主任团队经过讨论与充分评估,决定启用一体化诊疗方案,为患者量身定制高效诊疗路径。


机器人气管镜导航“精准狙击”,锁定靶病灶

手术当日,呼吸科团队帮助患者在全麻下完成气管插管,手术由蒋军红主任指导,负责手术方案的实时优化与安全保障。曾大雄主任医师和王兰主任医师精准操作机器人支气管镜,在支气管镜导航机器人的精准引导下,通过AI三维重建、智能路径规划以及多模态信息融合,将支气管镜精准“引导”至右上叶尖段病灶处。随后,团队启动CBCT(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通过实时影像复核确认靶病灶,实现病灶“毫米级”精准锁定,彻底解决肺部病灶“找不到、找不准”的核心难题。机器人气管镜导航技术实现了从术前规划到术中操作全流程的智能精准控制,真正做到了肺部病灶的精准覆盖。

ROSE“即时判读”,分秒级明确诊断

精准定位后,团队迅速开展TBLB(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精准获取病灶组织样本。与传统病理检查需等待3-5天不同,本次手术引入ROSE快速现场评估能够快速分析病理。我院张志阳医师在手术现场对样本进行快速染色、制片与显微镜观察,短短3分钟病理结果便明确反馈,明确病灶组织中存在肿瘤细胞。快速现场评估不仅避免了患者因等待病理结果而延误治疗时间,更省去了二次手术的麻烦,完美解决了肺部病灶诊断慢的痛点。

经支气管腔道冷冻消融,安全处理肿瘤

明确肿瘤诊断后,治疗方案即刻启动。团队经导航引导鞘管,精准插入一次性冷冻消融针(直径仅1.9mm)。再次通过CBCT确认消融针完全“扎根”于右上叶尖段病灶内后,开启冷冻治疗模式:以-160℃深低温冷冻10分钟、复温至45℃维持3分钟为一个治疗循环。完成了3次循环后,为确保病灶无遗漏,团队微调消融针位置,再次追加2次循环治疗。术后复查CBCT显示,病灶已呈现典型的冷冻后改变,术后两天复查胸部CT提示消融范围满意,治疗效果完全达到预期。整个手术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始终平稳,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真正实现了“微创治疗、快速恢复”的目标。

治疗前

治疗后

创新无止境,守护呼吸健康不停步

此次手术中应用的经支气管腔道肺部肿瘤冷冻消融技术,不仅在设备与技术上具备创新性,更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多维度独特价值,实现对传统诊疗的补位与升级,为不同类型肺部肿瘤患者提供全新诊疗选择。

超高安全性:采用经自然腔道入路方式,无需体表穿刺,显著降低气胸、出血等并发症风险;尤其适用于临近胸膜、膈肌、纵隔、大血管等关键部位的肿瘤,实现“靠近危险区域也能安全治疗”。

同步高效性:支持“诊断+治疗”同步开展,手术中“活检ROSE诊断+冷冻消融”无缝衔接;同时可一次性处理双肺多发结节,减少患者多次手术的痛苦与时间成本。

稳定可靠性:受呼吸运动影响极小,结合冷冻治疗后的粘连效果,能有效防止器械移位、病灶脱靶,避免反复穿刺对肺部组织的损伤。

精准可评估:术中影像学可清晰显示消融边界,医生能即时判断消融范围是否完全覆盖病灶,确保“无死角治疗”,降低残留复发风险。

免疫增效性:冷冻治疗过程中可完美保留肿瘤抗原肽,激发患者全身抗肿瘤免疫效应;若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可实现“1+1>2”的协同疗效,提升长期治疗效果。

广泛适应症:既适用于肺结节、早期肺癌的根治性治疗,也能为中晚期肺癌患者提供有效的局部控制,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覆盖不同病程患者需求。

苏大附四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多技术协同诊疗领域实现又一突破,而且通过设备技术与临床价值的双重创新,为肺部肿瘤诊疗提供“更安全、更精准、更高效”的新范式,标志着医院在肺部微创介入治疗领域迈入智能化、精准化新阶段。

未来,苏大附四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将继续深耕呼吸介入领域,探索更多前沿技术的融合应用,推动肺部肿瘤、慢性气道疾病、肺血管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向“全周期、个体化、微创化”方向发展,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医疗服务,用技术创新守护每一次“顺畅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