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16岁的辽宁女孩,在与血液病抗争多年、干细胞移植后遭遇多重并发症致使呼吸问题严重。父母两度驱车跨越半个中国来到苏大附四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蒋军红主任带领团队凭借精湛医术与暖心守护,用一次次精细的支气管镜治疗,为女孩重新打通“呼吸通道”,让年轻的生命重焕活力,实现了一场跨越1900公里的双向奔赴!
1900公里求医路——父母深沉的爱
这位16岁女孩已与血液病抗争了5年。2020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肢皮肤出血点,在沈阳经骨穿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曾获完全缓解。可病情反复,2021年4月脑脊液复发,经历化疗与全脑联合全脊髓放疗后,2022年7月接受骨髓干细胞移植。本以为是新生的开始,她却又接连遭遇肠道、皮肤、肺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身体早已不堪重负。
6月,女孩突然出现严重气喘,偶有咳嗽、咳痰,痰为少许黄白痰,随后更突发抽搐。在外院纠正低钠血症、护肝治疗后,呼吸问题仍持续恶化,当地医院血气分析显示,她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₂)高达68.9mmHg,远超正常范围,只能依赖无创呼吸机维持呼吸,胸部CT进一步提示双肺间质炎症改变、双肺小结节、左侧胸腔积液。
“孩子躺着都喘不上气,每一次呼吸都像在拼命,我们看着心都要碎了!”女孩的母亲回忆,经病友推荐获悉苏大附四院蒋军红主任在呼吸介入治疗领域经验丰富,夫妻俩没有丝毫犹豫,简单收拾行李,载着戴着无创呼吸机的女儿,从辽宁出发,历时两天一夜,奔波1900公里,终于在深夜抵达苏大附四院急诊。
“当时孩子情况极度危重,血气分析显示PaCO₂已飙升至82.3mmHg,属于严重的II型呼吸衰竭,稍微活动就胸闷气喘,呼吸衰竭导致连坐起身都十分困难。”急诊医生回忆。患者双肺散在炎症还合并左侧少许气胸,呼吸功能已接近崩溃边缘。蒋军红主任第一时间赶到急诊,看着病床上虚弱的女孩,坚定地说:“孩子还这么年轻,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绝不能放弃!”
毫米间的“攻坚战”——超细支气管镜打通“生命通道”
患者收治入院后,蒋军红主任团队迅速为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一方面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联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抗感染、伏立康唑抗真菌,同时开展护胃、保肝、床边康复等支持治疗,为后续精准治疗筑牢基础;另一方面,团队将重点聚焦女孩肺部的“核心症结”——BOS(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白血病移植后患者出现肺GVHD,极易导致细支气管闭塞,就像呼吸道被细小的障碍物堵住,气体无法正常进出,时间一长,呼吸功能会明显下降。而患者的情况极为复杂,闭塞的细支气管多位于6-11级,最小直径甚至小于1毫米,治疗难度极大。不仅要精准定位闭塞部位,还要在不损伤周围脆弱组织的前提下,一点点疏通通道,这堪比“在发丝上做手术”,容不得半点差错。
患者第一次支气管镜术前,蒋军红主任团队和麻醉手术科团队充分沟通,做好应急预案,手术操作中使用高流量,纤细的支气管镜缓缓深入肺部。在超细支气管镜视野下,团队清晰看到:左下叶基底段远端的8-9级细支气管已呈闭塞样改变,右上叶后段6-7级细支气管也出现闭塞,右下叶有较多白色痰栓。蒋军红主任手持超细活检钳,小心翼翼地对闭塞部位进行机械扩张,随后用冷冻探头精准治疗闭塞部位,遇到黏稠的痰栓,通过灌洗技术将其清除,并取样送检以指导后续抗感染治疗。整个过程中,团队密切监测女孩的心率、血氧等生命体征,每一个操作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治疗结束后,女孩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我感觉胸口不闷了,呼吸好轻松!”。
此后半个月里,蒋军红主任又为女孩安排实施了两次支气管镜治疗。医疗团队不断鼓励患者给予她信心,女孩的家属也更加坚定了治疗的信心。三次支气管镜治疗后,患者的血气分析显示,II型呼吸衰竭较前明显改善,PaCO₂逐渐下降;她能脱离呼吸机短暂休息,也能床上坐起做些简单的运动。次月,女孩带着自备的无创呼吸机顺利出院,活动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久违的笑容重新回到了她的脸上。
双向奔赴的信任——二次求医,续写生命希望
近日,患者的父母再次驱车1900公里,带着女儿来到苏大附四院。这一次,他们的脸上少了往日的焦虑,多了对未来的期待。按照诊疗计划,女孩需要进行第二个疗程的支气管镜治疗,进一步巩固和改善呼吸功能。患者的母亲带着喜悦和蒋军红主任团队沟通患者上次出院回家后的情况:女孩的呼吸顺畅了不少,甚至不吸氧状态下可以下地行走至门口。
按照治疗计划,再行气管镜检查,患者左下叶前基底段8级、外基底段9-10级、右上叶、下叶前基底段原扩张管腔部分保持扩张,部分闭塞,上次气管镜治疗效果维持良好。左上叶舌段10级细支气管、左上叶前段7级、右下叶外、后基底段远端部分细支气管(9级)呈闭塞样改变,右下叶背段远端管腔部分细支气管(8-9级)呈闭塞样改变,予多次活检钳扩张、冷冻治疗管腔较前明显通畅。
通过此次治疗,患者胸闷气急进一步改善,CO2潴留减轻,甚至能脱离氧气一段时间,适当做些康复活动。看着女儿活力满满的样子,女孩的母亲紧紧握住蒋军红主任的手并不断感谢。蒋军红主任表示这是作为医生的职责,患者的坚强、家属的信任,也是医者不断前行的动力。医患同心,才能打赢这场与病魔的硬仗。
目前该患者的第二次治疗已顺利完成,各项指标均稳步好转,已出院回家。这场跨越1900公里的双向奔赴,不仅显示医者的责任与担当,更诠释了家属的信任与坚持——当患者以生命相托,医者便以仁心相报;当家属以信任为桥,医者便以医术为盾。每一份不放弃的努力,每一次心与心的靠近,终将汇聚成生命的光亮,照亮前行的路,让希望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