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顺利为一位81岁高龄女性患者完成了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手术,开启苏大附四院心脏起搏治疗新阶段。
患者术前反复胸闷不适,伴有黑曚,经检查存在间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已经出现心脏收缩功能下降(EF 45%)。同时,患者存在严重肺间质病变,一般情况较差,不能耐受长时间平卧。
面对复杂病情,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心内科学科带头人周亚峰教授带领心内科团队进行讨论,考虑到患者存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伴心功能不全,最终确定左束支区域起搏是最为合适的治疗方案。
手术当天,我院心内科王林林主任医师带领心内科介入团队为患者实施了左束支区域起搏手术。手术中,在X线和多导电生理仪的指引下,首先记录到希氏束电信号,之后进一步选择合适位点,拧入起搏导线至左束支区域,左束支阻滞得到纠正后体表心电图QRS波由180ms缩短至120ms,心室波明显变窄,顺利完成左束支电极的植入。手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各项起搏参数良好。
技术背景:什么是左束支区域起搏?
左束支区域起搏(LBBP)是近年来心脏起搏领域的重大技术创新,被视为理想的生理性起搏方式。这种技术通过起搏左束支夺获传导系统,实现左心室收缩的电机械同步性,具有手术成功率高、参数稳定且并发症少等优点。
左束支起搏不同于传统的起搏术式,其技术难点在于需用特殊输送鞘将特殊起搏电极准确植入左心室的左束支区域,以克服左右心室收缩不同步,最终达到维护心脏功能的目的。
技术优势:生理性起搏的创新选择
左束支区域起搏作为生理性起搏的新技术,能最大限度在保证起搏安全性的基础上保持左室电同步。这项技术可适用于心室起搏依赖伴或不伴心衰的患者,以减少远期因非生理性起搏导致的心衰发生率,同时,对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相关的心衰有改善作用。
对于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此项技术可按照患者自身心脏除极顺序进行生理性起搏,提升了心功能,达到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的效果。
未来展望
随着器械的不断改进和临床研究证据的积累,左束支区域起搏已成为最重要的生理性起搏技术之一,其不仅可以治疗心动过缓,也可以纠正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相关的心功能不全,为广大需要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带来福音。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心内科将常规开展这项技术,为更多心动过缓伴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带来更先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